欢迎来到歙县论坛|商务合作:0559-2621317

歙县论坛

徽州水竹坑村与许德员

2017-04-03 11:00:13
作者:本站编辑
阅读:51536
评论:0
文章导读:据《竹溪柯氏家谱》(明)、《新安柯氏宗谱》、《水竹坑柯临久家谱》及《许德员隐居徽州》等资料记载:公元一三六三年秋,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失败后,陈之谋士许德员逃难到徽州,隐居于歙县水竹坑 (竹溪)村东蔡水林山中石屋下,得到村人柯双童的资助与保护,三天两头以上山打柴的名义,为许送衣物食品、纸张笔墨。许

据《竹溪柯氏家谱》(明)、《新安柯氏宗谱》、《水竹坑柯临久家谱》及《许德员隐居徽州》等资料记载:公元一三六三年秋,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失败后,陈之谋士许德员逃难到徽州,隐居于歙县水竹坑 (竹溪)村东蔡水林山中石屋下,得到村人柯双童的资助与保护,三天两头以上山打柴的名义,为许送衣物食品、纸张笔墨。许德员衣食无忧,著书立说,署去冬来,春秋三载,苦渡孤独凄凉地隐居生活。

徽州水竹坑,现属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杞梓里镇,距徽城(现歙县政府所在地)东南方向四十五公里,是以柯姓聚居的古村落,始于南宋绍定四年(即:公元一二三一年)由郡城迁徙水竹坑花桥头。村后北靠七姑尖,海拔994米,由龙须岭、玉球峰、文昌峰、地哑峰、指日峰、乞巧峰等七个山峰排列组成的七姑尖,其造型酷似睡佛仰卧,天际线上活脱脱呈现眉、眼、鼻、喉、颈仰卧人头造型,酷似神佛仰望天堂。提起七姑尖还有一段民间传奇故事:七姑尖位于大鄣山和龙须山之间,峻峭挺拔,七峰并列,悬岩绝壁,云雾飘绕,远望如七姐妹聚首亲近。天上有七位仙女过此,见这七座山峰形似她们姐妹,又向往山下人间男耕女织、夫唱妇随的美好生活。常翩然而至,遨游赏景。还庇护当地人间繁衍生息,撮合有情男女配成眷属。从此,人们就称为七姑尖。明代诗人汪溥曾来水竹坑逰览时赋诗赞曰:

一簇云峰号七姑,七姑曾此往来无?

东风吹上峰头看,不見遗踪見绿芜。

村的东面有蔡水林山,紧倚湖田山,属天目山脉,与七姑尖遥遥相望,大山高峻翠绿,溪水迴转常流,蔡水河由此发源,流经水竹坑村汇入华源河,涛涛河水流向新安江。宗谱中有诗云:

水山大鄣来,石枰石印崔嵬;

此中兼有牛眠地,佳常锺土一抔。

在水竹坑一带普遍流传,说是许德员隐居石屋里,十分怀念在陈友谅任谋士其间的军中战友,由于出谋不利,众多将领葬身水战之中,死者实再不安啊,本人虽然逃出一条生路,要与他们同在,决心尽自己的才能,凭借石屋隐居之地,将他们一一用文字记载下来,重现于世,若办不到这一点,本人对不住战死的战友,以后死了也难安啊,便挥毫撰书,拟一场场战斗故事,叙说着他们的英雄风范,将他们描写的活灵活现,个个都是英雄好汉,写了三年,书稿完成后,署名:死难安,以此邪音为“施耐庵”,因这书稿是在水竹坑隐居在石屋里写成的,故以“水” 为书名辶首,又因许德员是在水竹坑隐居,得到水竹坑人的保护与资助,才有后半生,说自己是半个水竹坑人,便将自己的姓氏“许” 字加“水”字旁,便写成“浒”, 所以书名为《水浒》。

许德员为报答柯双童的大恩,在蔡水林山的母河之上,远看是猢狲鼻,朝的是癸山丁向,僻风向阳,面对柜台山,风水不错,是处好阴基,形似猢狲献桃,便选中佳城两处:一处给柯双童及家人逝后安迁,以红叶树为记号;相距不远的另一处留给自己,以棕榈树为记号。

 柯双童家上有:年迈的爷爷奶奶、父母双亲,下有:山、逸、责迟三子与惋、娩二女,当时,在水竹坑一带是属大戶人家。身为保长一职的爷爷病逝后安葬在土名叫竹坞的地方,柯按许德员的指意,将爷爷的坟墓竹坞安迁于此,之后,家境大有改观:一是家父昭雪重享奉薪;二是妾二室各添生毛、五和两贵子。后五和公迁徙安徽泾县南陵一带,其他四兄弟仍留水竹坑,衍成如今村中四大份。

许德员隐居三年生活后,背着《水浒》书稿隐姓埋名去了杭州城,卖了书稿,浪迹淳安、桐庐、杭州一带。时间过去了两年,大明王朝建立,朱元璋登基后大赦天下,许德员公开身份来到水竹坑开办学堂,当教书先生,为了水竹坑一带的孩童,学好文化。尽心尽力,为了水竹坑村的文化教育事业,呕心沥血,培养出一批批有文化、高素质的有志之士。明前中期,在南京城創业成功的柯冠生,就是许德员开办学堂期间,早期走出学堂的学生,正因他有文化、懂经营、善管理,艰苦打拼,业绩卓著,在事业上占居南京商界的半壁江山,号称“柯半街”。

许德员先生年老去逝后,村人按许德员先生生前选定的佳城,将其安葬蔡水林山棕梠树下。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进行了重修。

竹溪柯氏感其恩之深,戴其德之久,世世代代传承至今而不衰,并将许德员先生之像之事刊入族谱,千古流传,永世不忘。异姓入族谱,自因其有非凡功绩才有此举。纵观泱泱中华,相似情形少之又少。

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”,感恩文化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內容,值得社会倡导与弘扬。


说两句吧

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
全部评论

还没有评论

论坛新帖

扫描二维码,关注公众号

了解更多歙县大小事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

掌上操作 更加便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