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歙县论坛|商务合作:0559-2621317

歙县论坛

走齐武:普安坝上水声暖

2022-07-31 08:11:37
作者:本站编辑
阅读:1896
评论:0
文章导读:壬寅大暑,我们结束了湖田山小溪流域的行走,重返昌源河主流之上,紧邻杞梓里村的中国传统村落齐武村落入探访视野。齐武村宋时建村,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。其中有关齐武村名的由来,东台方谦泰茶号,百丈普安坝,20余姓氏杂居的村落文明,以及数十幢之多的明清古建,也就成了我们探访的重点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齐武的名头大

壬寅大暑,我们结束了湖田山小溪流域的行走,重返昌源河主流之上,紧邻杞梓里村的中国传统村落齐武村落入探访视野。齐武村宋时建村,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。其中有关齐武村名的由来,东台方谦泰茶号,百丈普安坝,20余姓氏杂居的村落文明,以及数十幢之多的明清古建,也就成了我们探访的重点。


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齐武的名头大抵与当地的一所学校有关。歙县齐武学校的前身为齐武中学,为1968年徽州师范学校下迁办学单位。历史上曾设高中部,有过辉煌的过往,享有“徽杭线上教育一枝花”的美誉;或者说,对于齐武的认知,仅仅停留在当地几个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身上,譬如已届古稀的锡匠应苏明;又或者说,还有当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芝庆轩、征瑞堂,古护岸普安坝等,外加大年初一舞狮、中秋舞草龙的民俗。显然,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留存于一个村落的表层,而那些深埋在历史洪流之中的过往、故事、传说、传承,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体悟。



中国传统村落齐武村,地处昌源河畔,建于宋兴于明。此地山势奇峻,史称五马奔槽。从现在的街巷命名来看,最先入驻的原居民大抵有程、汪、许等姓氏。至明,方氏自磻溪成性堂迁出落户齐武,渐成村中望族。


齐武村东一岭,出此便与杞梓里相连,自古便是徽杭古道的组成部分,当地村人称此岭为“仙姑岭”。相传,唐里一郑姓女子出嫁白石源,花轿过此岭时,风雨大作,引发新妇旧疾而殁。白石源洪氏不离不弃,依旧引娶进门为其举丧安葬,并建祠供奉。此后,每逢大旱之年,唐里、磻溪、苏村、齐武等地村民,溯昌水而上,来到白石源求雨,回途经仙姑岭时,必有雨至。时日一久,这位早夭新妇竟成了村人求雨之神祇。为了纪念郑氏妇人,齐武人还在岭头植树劈塘,塘名“仙姑照镜”。那株数人合抱的大树已不见踪迹,水塘尚在,植满茭白。


齐武村东古时还有一门,取名“鬼门关”,听起来多少有些惊悚。之所以取这样一个名字,概为规避鬼怪,保护村落平安。古时此门上挂有桃枝、刻有门神等驱污之物,大门一关,便与门东坟茔相隔,不受叨扰。村人的故事中谈及,齐武沿街多为店铺,小吃店、杂物店琳琅满目,一条古道两旁有数十间之多。宋时,村中许氏一妇,因难产而死。后化为人形,出没村落购物,第二天店家整理钱币时,杂有冥币。此事一出,引得村人不安,后设此门以镇之。


鬼怪一说,自然当不得真。从历史发展脉络看,地处偏远的村落,因护村条件有限,时有强人出没作奸犯科,一直难以避免。齐武设门以拒之,倒是说得过去。现在记录下来,仅作一个村落有别于其他村落的历史传承。


上世纪三十年代,修建徽杭公路时,把齐武村一分为二。公路北侧大抵是原居民区,公路南侧为方氏祖居地,名之为田干。现在的原居民区亦多方氏,更有陆续迁入的其他多个姓氏。只是原居民中,已无许氏,程氏、汪氏式微。现存有许家巷、程家巷,以及先改成小学后改为村委会的汪家祠堂。说起原由,概因许氏之妇危及村人安全,为程、汪所驱,空余一巷名,一叫叫了数百年。



二巷所对正街南侧有一古井,曾是全村人汲水饮用之所,即使现在亦有村人取用。此井之水冬暖夏凉,为村人所爱。二巷西进不足百米处,有一古砌石塝,状若女子裙摆,名之围裙塝。后因房屋多建塝上,塝体受损严重,不现旧时风貌。


村人相告,齐武原名武坵,齐武之名为明太祖朱元璋所赐。相传元末时期,朱元璋经齐武攻取临安之时,受当地齐灵尖僧人点化。僧人说,此去临安,必经昱岭关隘,奇险无比,当驻地休整,做好充分准备,方可一击必胜之。于是朱元璋便在齐武安营扎寨,操练兵马。又有一说,朱元璋攻临安兵败,不得以退回齐武。总而言之,与一个徽州诸村多有联系的朱皇帝,也与齐武结下了善缘。


村人在谈及齐武由来时说,朱元璋称帝后,每每思及在齐武操练兵马的过往,眼前浮现整齐威武的一队队军列,遂御赐村名为齐武,亦将齐灵尖山庙改为启皇寺。


启皇寺倒圮经年,齐武村名沿用至今。至于齐武一名,是否为朱皇帝所赐,尚须史料佐证。



点将台为村尾临河一小高台,现植树多株。台前便是齐武学校操场,占地甚广,可操练兵马。小高台所连处便是百余丈长的普安坝。我们沿坝体上行300余米,在石塝上嵌有一碑,上书“普安坝碑记”字样。此碑立于嘉庆二十三年(1818),方氏入驻齐武后,嘉庆年间遭遇洪灾,遂集方氏一族之力,在一坝之上修建二坝,以抗洪灾。


碑文载:吾族自前明文正、文选公,业精地学,徬徨武水,相田干之境,平阳空阔,可置千家业,弃磻溪旧宅遂家焉。阅数世,人丁繁衍……碑文详细说明了齐武方氏一族的来龙去脉,以及修建普安坝的重大意义。方氏立二坝之原委,盖因嘉庆年间昌源突发洪水,方氏田干祖业多受洪涛侵蚀,倒塌无数。于是修建二坝,提升防洪能力。


普安坝长逾百米,建成之后,相较村落高出一人许。200余年来,很好地抵御了昌源洪水,保护了村落。


齐武方氏,在昌源河畔广袤的土地上落户建村,随着明清徽商的兴起,当地茶商发展迅速。设于江苏省东台县的“方谦泰”茶庄,便是齐武乡贤方子乾、方静山祖上建立的。鼎盛时期,一条商业街上挂有“方谦泰”茶号招牌的店铺多达44家。“方谦泰”茶庄多位承继人致富不忘家乡,他们在家乡修桥铺路建祠堂,还建有私塾供子侄读书。解放前夕,水竹坑柯敦厚还曾在方氏私塾任教。


作为新兴的民族资本家,“方谦泰”茶庄少东家方新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,曾斥巨资支援国家,其中黄金50余两,铜板3000余斤,还有其他的金银首饰物资不计其数。


方子乾、方静山所建老宅芝庆轩,现保存完好,步入其间,除了徽州民宅该有的砖木石雕外,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便是老宅的地面,竟为水泥浇筑而成,至今已逾百年历史。



芝庆轩占地368平米,有12间房,俨然高宅大院。而建于其西侧数米许的征瑞堂,占地468平米,前后二进,有24间房,气势更为阔大。


征瑞堂现在的主人叫方超英,带着我们详细了解了古宅中难得一见的木雕构件。征瑞堂前进横梁上有八骏图、九鹿图、莲花梁,后进有蟠螭图案,均极具精美,彰显着方氏一族曾有的辉煌。此房太平天国起义时曾进驻,在前进地砖上烧火取暖,不少地砖碎裂。却也因义军征用之故而保存了下来,碎裂的地砖给老宅带来的损害只当是不幸中之万幸了。


齐武方氏曾建有上门祠堂宝墨堂、下门祠堂绳武堂。1968年建中学时拆除了宝墨堂,后扩建时绳武堂亦拆除异地保护。


齐武村由原齐武、马南、王坞三村合并而成,下设7个自然村。王坞在齐武村北,以张氏为主干;马南村在齐武下游南面,以鲍氏、吴氏为主干。原马南村行政村有上下南村、马家枧三个自然村。2019年,南村鲍氏宗祠因年久失修中进倒塌,在村两委的倡导下,当地村民积极筹款52万余元,向上争取资金30万元予以修复。


齐武村古宅共32栋,其中齐武村中心村就有20余栋。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古民居、古祠堂,成了齐武村吸引驴友对外宣介的主打品牌。



齐武姓氏庞杂,有22姓之多,这在徽州其他古村落中是绝无仅有的。800余年来,齐武村人上下齐心,共同守护着自己的家园。这种爱村护村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,从未改变。村人半开玩笑半认真说,我们村里从来不会大姓欺小姓,还是很和睦很团结的,历史上村与村之间经常有械斗发生,“即便对面来的是老丈人,我们村的女婿也不会买账。为了全村的利益,私人的交情亲情友情,都要毫不犹豫地让出来。”


一个漫长的农耕文明,村与村的争斗,始终贯穿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。历史上齐武村人上下齐心,为了全村利益只认理不认亲。由此看来,村人齐心尚武、团结对外,倒是配得上“齐武”二字。曾经的争强斗狠早已远去,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,我们期待着齐武人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,团结一心,奋勇向前,用自己的辛勤汗水交上一份满意的时代答卷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22.7.27于至简斋


说两句吧

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
全部评论

还没有评论

论坛新帖

扫描二维码,关注公众号

了解更多歙县大小事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

掌上操作 更加便捷